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1)

1907年蛇山城墙的角台清晰可见(局部)

在武汉市蛇山南坡的显山透绿工程中,辟出了一块面积达10公顷左右的绿地。在这个过程中,蛇山南坡先后显现出了几处既鲜为人知又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揭开这些尘封的历史遗迹,使蛇山历史文化得以重新彰显,并使蛇山南坡显山透绿工程的文化特色锦上添花。蛇山,作为武汉这座历史名山,重新拥有了自己的文化魅力。

古城墙基

早在2007年年初,蛇山明代古城墙基便惊现在世人眼前,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明初扩建定型后并延续了500多年的武昌古城,与南京、北京、西安等遗存的明代古城,是同一时期、同等规模的产物。当时的城墙基与城墙中部,一般是采用灰土拌合残砖断瓦进行夯筑,外用城砖包砌。城砖砌筑的粘结材料,是采用传统的细干石灰粉末与糯米浆一起放在石臼内打成糊,再与明矾水按比例拌合而成,其强度丝毫不逊于现代的水泥砂浆。

日前,有专家学者在蛇山考察古城墙基后提出:按1928年拆除武昌古城墙的时间计算,现在应该还能找到曾亲眼见过或亲手摸过蛇山这段古城墙与烽火台的人证。如能找到的话,那么明代古城墙基在蛇山东段之上的惊人发现,就人证物证相得益彰了。经多方查寻,笔者还果真寻访到一位曾在少年时攀登过蛇山这段古城墙与烽火台的老先生。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2)

民间砖瓦收藏家刘文赋(右)在鉴定蛇山夯土基上的老城砖

这位老先生叫罗民杰,住在武昌粮道街180号。罗民杰1918年出生在武昌小东门内的水口关帝庙隔壁,所上的小学就是附近敬德社办的学堂(即省立第21初级小学的前身),他一辈子都生活、工作在武昌老城区。现在,年已九旬的罗民杰老先生,身体硬朗,思维清晰,他对武昌古城墙的许多回忆如数家珍。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3)

1936年武昌市街图

据罗民杰先生回忆:“小东门朝南的城墙走向,是沿着水口关帝庙、华严庵、痘姥祠、百步梯(即登山台阶)、十盘亭的东侧爬上的蛇山,当年上山的城墙就挨着现在省财政厅招待所的东边一带,城墙到了山顶再横伸到东头转弯,然后顺蛇山南坡下去与大东门连结。”

他说:“在蛇山上的城墙顶东头,有个蛮大的圆台子,台子是用大城墙砖砌的,有两人多高,台子边上有踏步可以上下,台顶上蛮平展。据老辈人说,这圆台子是个炮台,也叫烽火台。打仗时台子里头还可以藏兵储粮。我小时候总喜欢跟街坊的伢们一起,放了学跑上去放风筝,有时还在台子里头玩躲猫。”

石碑及摩崖石刻

在蛇山南坡有处著名的古寺,那就是位于武珞路95号的武昌龙华寺。据史料记载,该寺开工兴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落成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历史名著《儒林外史》中曾描述:“武昌省城有名的是一座龙华寺。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即今日俗称的大东门)内,乃是个极大的丛林。”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4)

龙华寺内景

20世纪90年代,武昌龙华寺残存的历史建筑面积还有2100多平方米,可惜在兴建龙华大厦时都被拆除了。今天所能见到的武昌龙华禅寺,乃是当代的一座新建筑。但令人欣慰的是,这座新建的佛寺内,还保存了两块明代石碑。一块因年代久远,字迹大多已经剥蚀。而另一块镌刻着《重修龙华寺殿廊记》的石碑,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可辨。其碑文摘录如下:

浮屠设像教以尊佛,而佛僧藉于居此,土木之工所由兴也。故舍财之主,募缘之僧,相续为之经营。然后,厥功成斯寺之制:佛殿五,观音殿、天王殿、山门各三,钟楼一,东西廊舍四十有八,总二百六十四楹。……始于成化十三年,钦差镇守湖广司设监太监王大本新创。继之者:御马监太监刘邦咏,弘治十三年春为之重修。助之者……

承刘太监令也,工完于弘治十五年冬。巍然焕然佛僧……

弘治十五年壬戌十一月十五日立石,德安孙伯乐镌石。

从以上摘录《重修龙华寺殿廊记》的碑文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了解到武昌龙华寺的规模与一些历史文化底蕴。

蛇山南坡上还有三处摩崖石刻。

古龙华寺景点之一的“小石泉”。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江夏县志》记载:“蛇山南坡有崖如壁,崖下有小潭,水甘清冽,此即小石泉。”现在,小石泉三字只剩下“石”字的一半和完整的“泉”字,落款只剩下“……五月十日”、“郑……”,其潭水今已干涸。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5)

小罗浮摩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三月程文勋题刻的“小罗浮”。当年,蛇山南坡有巨石清泉,意境幽壑。因此,在小罗浮三字附近还有道教名胜“东阳洞”与“烂柯”摩崖石刻。《江夏县志》记载:“烂柯石刻在高观山之阳,石上刻烂柯二字,下雕棋枰。俗传樵叟睹弈忘归故事。”

原来这里是传说中的樵叟在蛇山南坡观北斗金星弈棋的地方。往西还有吕祖阁、黄鹤楼,往东亦有长春观、东岳庙。由于此地道风浓郁,广东文人程文勋特花钱在此制作了“小罗浮”摩崖石刻,寓江南蛇山有岭南罗浮山之意境(岭南罗浮山在今广东博罗县东江之滨,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与第三十四福地。相传东晋葛洪曾在罗浮山修道炼丹,宋代白玉蟾曾在罗浮山演道授徒)。

现在,“小罗浮”摩崖石刻保存完好,摩崖之下尚存一泓池水。而东阳洞与烂柯摩崖石刻,还未发现其踪迹。

蛇山南坡还有“梅岭”摩崖。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6)

梅岭石刻

有人说“梅岭”二字也是程文勋的大作。也有人说“梅岭”二字是程文勋的同事或朋友中的江西文人所题。其理由是:道教胜地梅岭在江西南昌,原名叫飞鸿山。相传在西汉时,南昌尉梅福曾弃官在飞鸿山修道,故飞鸿山被后人称为梅岭,以纪念梅福。

“梅岭”二字摩崖石刻也保存完好,但遗憾的是没有发现作者的任何题款。

历史建筑

在显山透绿工程的区域内,抱冰堂与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两处历史建筑,是已经命名挂牌的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该区域内其实还有几处非常珍贵的历史建筑,它们至今仍藏在深闺人未识。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7)

抱冰堂

一是民国初年的忠烈祠,位于蛇山抱冰堂东侧。该建筑系由晚清的“十桂堂”改建而成,内供奉辛亥首义阵亡将士牌位。20世纪60年代,这里被改为首义公园报刊阅览室。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里又被改为园林局办公室。目前,晚清十桂堂的石铺堂基尚存,其房屋东头还俯卧着两块当年的大石碑。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8)

省图内墙碑之一

二是抗日阵亡将士表烈祠旧址,位于湖北省图书馆东边。

这座表烈祠由牌楼、甬道、神阶、旗杆、主楼、翼楼等组成,其牌楼、主楼、翼楼均为传统的琉璃瓦斗拱飞檐风格,砖混结构。其甬道、神阶、望柱、抱鼓等,均采用了花岗岩石料。该建筑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庄严肃穆,古朴雄伟。

1947年7月7日这天,在纪念七七事变10周年期间,地方当局组织数万民众,为抗日阵亡将士灵位入祀。各政要率奉安队伍,首先从武昌中正路的民众教育馆(今武昌解放路的人民电影院处)启灵出发,经司门口走胡林翼路(今民主路),穿过武昌路的蛇山洞,最后到达熊廷弼路(今武珞路)的表烈祠,为烈士灵位恢复入祀举行了隆重的奉安祭典。沿途万人空巷,鞭炮声不绝于耳。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9)

表烈祠主体建筑

抗日阵亡将士表烈祠旧址后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招待所,翼楼被拆除改建成新房,其余建筑基本保留。

三是位于武珞路51号的李书城公馆旧址,今尚存中式门楼与西式主楼等。该旧址砖木结构,落成于民国早期,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

李书城是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哥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会址,就是李书城私人的房产。李书城既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又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农业部长。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10)

李书城故居

该公馆旧址后分配给湖北省水产公司,成为员工宿舍,其历史建筑风貌保存较好。

四是位于武珞路43号的李之龙旧居,今尚存主体建筑。该旧居风格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落成于民国早期,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其建筑内部改动较大。

李之龙7岁随父从沔阳到武昌读书,1921年12月在武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后兼任中山舰舰长,代理海军局局长。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将其逮捕,至6月获释后,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武汉后,李之龙任中央人民俱乐部主任,兼任血花日报社社长和现代剧社社长。1928年2月6日,李之龙从日本经香港到广州,遭国民党当局逮捕,8日在广州被杀害,年仅31岁。

五是位于武珞路61—3号的高亚鹏公馆旧址。该旧址为西式小洋房,具有建筑艺术价值,落成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其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现为省财经学院的员工住所。

六是位于武昌龙华寺东侧的徐旨乾公馆旧址。该旧址为西式小洋房,具有建筑艺术价值,落成于1933年,建筑面积217.25平方米。现在,其建筑主体保存尚好,但瓦面、门窗、地板等已经拆除。(编者注:蛇山南坡的历史遗迹,都已进入武汉市历史文物的保护范围内。原李书城公馆、高亚鹏旧居、徐旨乾公馆,都将得到保护并得到充分利用)

湖南东山古遗迹(蛇山南坡竟然有这么多历史遗迹)(11)

透绿透出的徐旨乾故居

七是徐旨乾公馆的防空掩体旧址,该旧址建于抗日战争初期,是一座形体非常特殊的钢筋混凝土防空设施。

本文摘选改编自《百姓发现》

作者:刘谦定

,

站长提醒:以上内容,未识真伪,仅供参考。理性上网,以免过度。谨慎广告,危及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