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一、从足协杯半决赛说起

11月7日,足协杯半决赛次回合申花1-1战平海港,以两回合2-6的总比分被对手淘汰。申花出局的原因很多,但有一是无法回避的:莱科比毛毅军的指挥战术高太多。

从纸面实力上看,两个回合申花都占有外援人数上的优势。特别是次回合,志在“翻盘”的莫雷诺、敦比亚、约尼奇3杆洋枪首发,还有曾诚、冯潇霆、于汉超、赵明剑、彭欣力、钱杰给等诸大将。海港则只有保利尼奥一名外援,带着买提江、吕文君、于海几名老将,加上阿布拉罕、刘祝润、张华晨等一干小将。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2)

经过几天前的惨败,毛毅军对申花的首发阵容进行了大幅度的变动。但从场面上看,申花士气先衰一着,整个比赛过程更是毫无章法,根本谈不上战术。结果,先失球的还是申花,为海港进球的竟然是00后小将刘祝润。第55分钟,保利尼奥左路强突下底传中,刘祝润一个高难度的反方向头球攻门得手。这个进球,几乎彻底杀死了申花出线的希望。而在4天前的双方首回合之战,正是刘祝润第85分钟的进球,给了申花“盖棺”的第5记“闷棍”。

虽然缺少了奥斯卡,但海港的战术思路依然非常清晰:以人数占优的中场打乱、切断申花的传球路线,使之三条线脱节。具体战术,就是以不停的跑动、反复的传接配合消耗老将居多的申花体能。其主要进攻方向,仍然是以保利尼奥的左路。4天之内两场比赛,申花在右路防守上连翻两次“车”,毛毅军也算是倒霉透顶了。

简单说,这基本上延续了莱科的战术原则:3中卫,中场压制。

二、莱科的主要战术打法简析:围绕奥斯卡做文章

中超联赛第一阶段,莱科坚持3中卫战术。其中前4战,阵型、阵容竟然无一变化:前锋奥斯卡、阿瑙、洛佩斯,中场吕文君、穆伊、阿布拉罕、王燊超,后卫李昂、魏震、贺惯,守门员颜骏凌。

如果一定要说有变化,那就是首战是标准的343阵型,其余3战是3412,奥斯卡的位置略为后撤。4场比赛,分别是6-1津门虎、3-1国安、1-1申花、0-0亚泰。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3)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4)

正因为后两场比赛战绩不尽如意,第5轮,李圣龙与洛佩斯搭档锋线,奥斯卡继续在前场中路负责进攻组织。4名中场,吕文君为左边翼卫不变,右边翼卫则改为李申圆。与穆伊搭搭的双后腰改为杨世元;左中卫于海顶替了李昂,结果3-0完胜大连人。

第6轮,吕文君与洛佩斯出任双前锋,奥斯卡位置不变;左右边翼卫分别是陈彬彬与王燊超,双后腰则是买提江和杨世元。直到第7、第9轮(注:第8轮在第14轮之后补赛)打完,虽然中场或者锋线略有变动,但整个中前场只有一人不变,那就是奥斯卡。即便是打3412阵型,奥斯卡仍然主要在左路活动。

从第10轮开始到第14轮,莱科的战术又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奥斯卡的位置明显后撤。比如,第10轮海港的4231阵型中,奥斯卡与洛佩斯、吕文君组成3中场;第11轮的343阵型中,奥斯卡与杨世元中场居中;第12轮352阵型中,奥斯卡甚至与张华晨组成“假的”双后腰,他们前面的吕文君、杨世元和李申圆;第13轮,除了两名前锋变动之外,其他球员、位置完全与上一轮相同;第14轮,依然是352阵型,依然是两名前锋的变化,甚至将买提江推上锋线与保利尼奥搭档,奥斯卡还是与张华晨组成双后腰。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5)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6)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7)

随后补赛的第8轮,海港的阵型变为3142,这也是本赛季莱科第一次排出这个首发阵型。王燊超竟然似乎是史无前例的出任单后腰,他的前面是奥斯卡和张华晨,左右边翼卫是吕文君和李申圆,结果5-0再次大胜津门虎。

上述如此不厌其烦地细述海港的阵型、阵容变化,其实是想说明一点:奥斯卡对于海港的作用之重要。

由于前几战在前场左路的作用过于突出,奥斯卡已经被对手加以防范甚至针对。于是,莱科不断将奥斯卡的位置向后撤,甚至不惜在他身前摆上几名防守型中场、披上一层“铠甲”加以“保护”。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奥斯卡始终是海港左路进攻的最后一传。海港所有的进攻,基本上最终都要交到他脚下。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8)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9)

其实,随着联赛的不断深入,莱科已经发现了中超的基本规律:最突出的外援,必是对手主要针对的对象。而身体对抗相对不占优的奥斯卡,一旦陷入与对手的“肉博战”,往往都会吃“暗亏”,皮肉上的痛苦肯定少不了。之所以将奥斯卡的位置不断后撤,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无论位置如何变,奥斯卡的作用不会变。变的只是角色,由左边锋变成了中场的“自由人”。

三、李铁应该如何学莱科?

以上分析,其实说得非常明白:重兵建构中场、用好进攻组织核心。

首发,阿曼的战术打法,基本上是4231阵型。但它的主要特点,没有非常明确的中场核心,而是以两名速度非常快的边锋以及助攻能力极强的两名边后卫强打边路。它的弱点是防守不稳,特别是左后卫。前4战的5个失球中,有4个与左后卫或者左边路防守有直接关系。还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阿曼队的高位逼抢战术打得非常坚决,整体反击推进速度非常快。

根据双方的基本特点,我认为李铁不妨参考莱科的战术来排兵布阵。

1、3412阵型。首发阵容如下:

前锋:武磊、艾克森

前腰:阿兰

中场:王燊超、池忠、吴曦、洛国富

后卫:李昂、蒋光太、张琳芃

守门员:颜骏凌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0)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1)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2)

这个阵型,中场的王燊超和洛国富为左右边翼卫,池忠国负责拖后;吴曦在负责中场防守的同时,兼顾前后的串联。整个阵容最为重要的一枚棋子是阿兰,他扮演海港奥斯卡的角色,负责整个中前场进攻的组织核心。而由于阿兰的跑动能力相对奥斯卡要弱一点,所以吴曦要积极前插。另一方面,王燊超要不断从左路助攻以配合阿兰,洛国富则在扼守右路防守的同时做好反击,策应阿兰。如此一来,整个前场的左中右三路攻势就有可能形成。

2、352阵型,首发阵容——

前锋:艾克森、阿兰

前卫:王燊超、池忠国、金敬道

后腰:吴曦、洛国富

后卫:李昂、蒋光太、张琳芃

守门员:颜骏凌

这一招,更是完全照搬莱科的战术,即把中场的防线提前,将负责中场进攻组织的吴曦和洛国富“收回来”,当作“后手拳”。这其中,吴曦为拖后后腰,洛国富则利用一切机会从中路前插,王燊超和金敬道负责边路的拦截、扫荡。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3)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4)

多说一句,其实左右边翼卫最理想的人选是高准翼和王燊超。甚至王上源都有可能是右边翼卫的理想人选,可惜他因“家庭原因”暂时离队了。

有一个原则必须要明确,国足一定要加强两个边路的防守。个人认为,在无法完全复制莱科的战术之前(估计某人此前也不会学),3412的阵型更可取,也更符合国足的个人能力以及习惯打法,包括对战术的理解。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武磊的作用在这两套新战术中有所削弱,甚至会成为替补,这一点可能令人难以理解。但实事求是地说,与其等待武磊的“灵光一闪”,不如豁出去,把希望寄托在3名进攻型归化球员身上。事实已经证明,只要这3名归化球员能够打出配合,国足的进攻就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特别是阿兰在中路的盘带、艾克森的做球、洛国富的突然插上进攻,都是国足最有可能破门得分的手段。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5)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6)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7)

当然,所有战术,必须建立在全员多跑动、特别是中场球员,必须一动全动,多做无球跑动。要不惜体能,打出海港在联赛和足协杯半决赛这两场比赛的特点,以人数的优势压制对手的中场,至少不输。

否则,如果总是老一套,继续是442、菱形中场,估计还是没戏。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8)

米卢和李铁国家队对比(深度分析战阿曼)(19)

(今日头条独稿,未经许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转载!图片来自今日头条免费图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站长提醒:以上内容,未识真伪,仅供参考。理性上网,以免过度。谨慎广告,危及钱财。